新时期汉学家的文学翻译隐喻观——兼谈认知翻译学理论体系的重建-谭业升
人工智能时代口译技术应用研究
王华树 | 国内首部聚焦口译技术应用和教学的著作
新书推荐
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 二号公告
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邀您齐聚厦门、共襄盛举
论坛推荐

新时期汉学家的文学翻译隐喻观——兼谈认知翻译学理论体系的重建-谭业升
第三届全国生态翻译与认知翻译研讨会
观看大会全程直播盛况
谭业升,复旦大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编审,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认认知翻译学、认知语言学、语料库翻译学、汉学家翻译研究。曾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目前已在外语类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认知翻译学专著2 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翻译学和认知语言学论文 40 余篇。为我国最早的认知翻译学研究学者之一。代表作品包括《跨越语言的识解》《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等,有关论著曾被外语类专业期刊多次专文评价。现为多家核心期刊审稿专家。
发言题目:新时期汉学家的文学翻译隐喻观——兼谈认知翻译学理论体系的重建
发言摘要:认知翻译学不是认知语言学或心理语言学的应用分支。我们可以基于输入学科和研究对象给它一个暂时的定义。但是我们还需要重建翻译学理论的体系。不但从认知科学的语言认知观出发需要我们重新定义和定位翻译,新时期翻译生态的改变也倒逼理论体系的重建。翻译过程的认识历史,尤其是前学科的认识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部翻译隐喻的历史。在翻译生态发生变化的新的全球化历史时期,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实践重要组成部分的汉学家译者根据他们的翻译实践经验发展出新的隐喻。 这些隐喻突显了新时期跨文化传播实践的不同方面,集中反映了他们对中西语言文化强弱张力或冲突的处理策略以及对中译外多元语境的重新定位,正在塑造和重构中国文学外译的现实。
生态与认知翻译2019 专题栏目
相关推荐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