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高峰论坛
人工智能时代口译技术应用研究
王华树 | 国内首部聚焦口译技术应用和教学的著作
新书推荐
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 二号公告
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邀您齐聚厦门、共襄盛举
论坛推荐
直播:12月7日-9日
嘉宾个人发言回看专栏
大会主席/Chair
罗选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墨尔本大学亚洲学者讲座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英国劳特里奇出版社英文期刊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主编,代表作:Translating China,《翻译与中国现代性》、《现代语境中的上帝观念》、《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悲剧》。
特邀嘉宾/Keynote Speakers
King-Kok Cheung (张敬珏)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文系教授,莎士比亚与弥尔顿研究专家,美国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加州大学驻华中心主任,现时兼任人大外语系讲座教授。代表作:Articulate Silences,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out Borders, and An Interethnic Companion to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Jonathan Locke Hart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创意写作、文学翻译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作:诗集The Burning Lake;Dream China.学术专著The Poetics of Otherness: War, Trauma, and Literature; Interpreting Culture: Literature, Religion, and the Human Sciences.
Forrest Gander 美国布朗大学讲座教授、诗人、翻译家,获怀廷作家奖、霍华德基金奖、国家资助艺术协会奖,并两次获得格特鲁德·斯泰因创新写作奖。诗集有《诚实的存在:阅读、记忆和超越》等。译作有《舌下的萤火虫:科拉尔·布拉乔诗选》等。
Isabelle Rabut (何碧玉) 现任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湾文学、翻译等。与安必诺一道法译《兄弟》、《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第七天》等余华名作,还译有沈从文、巴金、池莉、张爱玲、毕飞宇、莫言等的作品,也翻译了京派和海派小说及部分散文体裁作品。
QIU Xiaolong (裘小龙) 美国华人作家、诗人、诗歌翻译家、小说家,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著有十一部“陈探长”系列获奖小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诗歌、译诗等;所著(译)书籍销量达几百万册,译为二十余种语言;陈探长系列侦探小说还被改编为BBC广播剧。
ZHANG Ling (张翎) 加拿大华人作家,代表作有《劳燕》《余震》《金山》等。曾获得包括中国华语传媒年度小说家奖,新浪年度十大好书榜,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等,并七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著名获奖影片《唐山大地震》和《一个温州的女人》分别根据她的小说《余震》和《空巢》改编而成。
林少华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文学翻译家,作家。著有《落花之美》、《乡愁与良知》、《雨夜灯》、《异乡人》、《小孤独》等散文集。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奇鸟行状录》、《刺杀骑士团长》等村上春树作品系列,以及《心》、《罗生门》、《金阁寺》、《伊豆舞女》、《雪国》等日本名家之作八十余部,广为流布,影响深远。
吕华 原中国文学出版社副主编,中央编译局译审。曾涉猎文学、政治等领域的汉—法翻译及定稿,是中央最高领导人文稿的翻译成员。代表译著有贾平凹的中篇小说《五魁》和长篇小说《带灯》,方方的中篇小说《落日》,周大新的中篇小说《向上的台阶》(以上译著均由法国Stock出版社出版),以及大中华文库系列中的《老子》(《道德经》)。
Angel Pino (安必诺) 法国波尔多蒙田大学教授,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主要涉及 20 世纪中国文学,特别是巴金研究,译有余华部分作品。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法译作品目录》等。
12月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图书馆一楼大厅) |
|||
15:00-21:00 |
报到/ Registration |
||
18:00-20:00晚餐(清雅园三楼自助) |
|||
12月7日(图书馆负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
|||
开幕式/Opening Ceremony |
|||
9:00-9:20 主持人/ Chair 赵军峰 教授 |
1. 主持人宣布论坛开幕并介绍与会嘉宾 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领导致辞 3. 奏会歌 4. 大会主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领军学者罗选民教授致开幕词 |
||
合影(广外正门)与茶歇 (9:20-10:00) |
|||
主旨发言/ Keynote Speeches |
|||
10:00-11:40 主持人/ Chair 刘岩 教授 |
10:00- |
QIU Xiaolong (裘小龙) Bilingual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
|
10:50-11:40 |
林少华 (LIN Shaohua) 文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村上文学及其翻译为中心 |
||
12:00-14:00午餐(清雅园三楼自助) |
|||
14:00-17:30 分组讨论(一) |
翻译、文化与形象(一) 地点:第六教学楼B303 |
||
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一) 地点:第六教学楼B304 |
|||
跨学科翻译研究(一) 地点:第六教学楼B305 |
|||
18:00-19:30晚餐(清雅园三楼自助) |
|||
19:30-21:00 主持人/ Hostess |
文化沙龙(图书馆负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Salon, Lecture Hall, B1 Floor, GDUFS Library |
||
12月8日(图书馆负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
|||
主旨发言/ Keynote Speeches |
|||
08:30-10:10 主持人/ Chair 张保红 教授 |
08:30-09:20 |
Isabelle Rabut / Angel Pino (何碧玉/安必诺) Brothers and the Reception of Yu Hua in France |
|
09:20-10:10 |
Forrest Gander Translation, Measure, and Quality |
||
茶歇/ Tea Break (10:10-10:30) |
|||
10:30-12:10 主持人/ Chair 袁传有 教授 |
10:30-11:20 |
King-Kok Cheung (张敬珏) The Dyadic Wenwu Ideal in Jin Yong’s Fiction: What that Means for Writer, Translator, and Critic |
|
11:20-12:10 |
吕华 (LYU Hua) 中国文学外译: 现状与思考 |
||
12:10-14:00午餐(清雅园三楼自助) |
|||
14:00-17:30 分组讨论(二) |
翻译、文化与形象(二) 地点:第六教学楼B303 |
||
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二) 地点:第六教学楼B304 |
|||
跨学科翻译研究(二) 地点:第六教学楼B305 |
|||
18:00-19:30晚餐(清雅园三楼自助) |
|||
12月9日上午(图书馆负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
|||
主旨发言/ Keynote Speeches |
|||
08:30-10:10 主持人/ Chair Prof. King-Kok Cheung |
08:30- |
罗选民 (LUO Xuanmi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Vernacular |
|
09:20- |
ZHANG Ling (张翎) The Position of Diasporic Chinese Authors in the World of Translated Titles |
||
茶歇/ Tea Break (10:10-10:30) |
|||
10:30-11:20 主持人/ Chair Prof. QIU Xiaolong |
10:30- |
Jonathan Locke Hart English Poetry and Translation |
|
闭幕式/ Closing Ceremony |
|||
11:20-11:40 主持人/ Chair 李瑞林 教授 |
罗选民教授致闭幕辞 Closing Remarks by Prof. LUO Xuanmin |
||
12月9日中午离会 |
(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六教学楼)
12 月 7 日 14:00-17:30 |
|
翻译、文化与形象(一) |
|
王树槐 |
葛浩文的反讽翻译艺术研究 |
Yuan Zou |
Translating Knowledge: A Study of Subtitling Chinese Open Courses for International Audiences |
Abduweli Eysa |
Review on Uyghur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
文学经典《五卷书》影响:翻译·传播·再创造 |
陈华 |
Foreignization and cultural awareness in Howard Goldblatt’s translating |
杜卫华 |
《生死疲劳》德译本中熟语翻译与中国文化传播 |
崔姗 |
工作坊模式下的文学翻译课程改革研究 |
崔艳秋 |
译者· 编辑· 叙事美学:《狼图腾》改写的文学规约 |
邓静锶 王祥兵 |
新闻翻译与话语重构——以《经济学人》中的涉华文章翻译为例 |
邓显奕 |
新时代壮族典籍翻译的文化记忆研究 |
董宇翔 郭玲云 |
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新闻评论——以 10·28 重庆公交坠江事件为例 |
高莉莉 |
论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和文化转向——以布莱希特的戏剧为例 |
高文峻 |
论译者对自己忠实的现象学翻译机制 |
郭萍 |
英译毛泽东诗词《七律• 到韶山》的身份建构解读 |
李梅兰 |
闽西红色旅游资料英译的生态翻译诠释 |
陆秀英 |
新时期社会心理对畅销文学翻译批评主体性的影响分析 |
孙玉风 |
翻译家 Nicky Harman 译者行为批评研究——以《我们家》和《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英译为例 |
薛小红 |
《受活》中前景化语言的英译研究 |
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一) |
|
陈伟 |
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的现代与非现代阐释:“媒介化”维度 |
曹小琴 |
从《寻找巴金的黛莉》英译看当代中国文学走出去 |
陈兵 |
“一带一路”,语言服务 |
陈捷 |
游走于中西方当代文学间的“乌托邦”——论文学翻译平台“纸托邦”(Paper Republic)的文学外译实践 |
陈梦晓 |
论傅雷“神似”思想的渊源和内涵 |
周子淳 |
译者自述与译本辅证:汉学家现当代小说英译规范初探 |
何艳 |
符际翻译和语际翻译理论下的中国文化符号的翻译方法探索 |
胡牧 |
《白毛女》的符号翻译及传播研究 |
胡玮晔 宋欣阳 |
综述:近代沪上医籍外译考 |
华如梅 |
文学汉英翻译中归化异化策略选择对汉语文化传播的影响 |
黄岩 宁隐琦 |
中国文化符号在对外汉语留学生传播现状调查 |
霍雨佳 |
中华文化外译的定位、困境与对策 |
李勤 |
及物性视角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及其两种英译文分析 |
李秋靓 |
中国科幻小说“走出去”译介模式研究 |
李尚清 |
基于译介理论分析太极拳在美国的传播 |
朱明胜 |
英语小说中的华人侦探形象演变 |
跨学科翻译研究(一) |
|
Yiping Chen |
Literary Translation as Pleasure: A Reception Theory Approach |
杨镇源 |
从“译者的任务”到“译论家的任务”——论译论话语之“纯理论”问题 |
戴维 |
政论文英译中权力话语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十九大报告中双引号词语为例 |
冯春波 尉万传 |
试论图画与翻译 |
高宝萍 |
外宣翻译新形势下科技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 |
刘朋朋 |
从方法论角度看道安“翻译思想”的研究 |
彭白羽 |
文学外译功能性译叙进程的哲学阐释学路径 |
秦秀花 |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论语》英译本研究 |
石雅荣 |
技术写作对科技文档翻译的指导作用 |
赵亮 |
PB 英语文学翻译实践教学模式案例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英语文学翻译工作坊为例 |
华满元 |
符际翻译中的复数问题——以佛典 Nirvana 一词汉译为例 |
何绍斌 |
Translation and the Early British Sinology |
刘利芬 |
识解理论对图像翻译主观性的解释力——以林纾翻译为例 |
周子伦 |
语法隐喻视角下《共产党宣言》“革命”一词的翻译研究 |
12 月 8 日 14:00-17:30 |
|
翻译、文化与形象(二) |
|
刁洪 |
Translation as Nation Branding |
周鹤 |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翻译途径研究综述:2002-2018 |
胡丹 |
雪漠作品外译多视角探微 |
钟亚梅 |
浅析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回译—以《甄嬛传》为例 |
周曦 |
文学翻译中话语标记语背后的文化图式符号传递 |
李润丰 |
儿童文学作品《秘密花园》译作比较分析 |
李学昭 |
博尔赫斯对《红楼梦》的选译研究 |
林帜 |
The Images of Asia in Okakura’s Works and their Versions |
彭娜 |
Representations of Participants in the FT Report on China’s Panda Diplomacy – Analysis of the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Social Actors |
施慧 |
九叶诗派的诗歌英译研究——以庞秉钧、闵福德和高尔登的译文为例 |
孙路平 |
从英汉思维方式及主语主题差异角度分析英汉互译中主语的确定 |
王一多 |
Analysis on the Western Translation Tendency during the Late-Renaissance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
徐佳斌 |
“一带一路”机制下传统饮食文化英译规范——以杨宪益、霍克斯《红楼梦》译本为例 |
杨洋 |
通天之“乐”,译歌之约 |
杨振同 |
莫将错译当经典——兼谈文学翻译中的批评态度 |
余蕾 |
从言内到言外:建立翻译批评的动态层级参数体系 |
袁湘生 |
宇文所安杜诗全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
詹允和 |
继承与反叛——约翰·欧文创作中的堕落女性形象分析 |
张潇 |
民族歌曲“二层三观”改译论——以《一无所有》英文翻唱为例 |
张欣 |
在文学性与可读性之间:《长恨歌》英译研究 |
中国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二) |
|
蒋林珊 |
Translation and Canon Form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Literary Exchange |
刘贵珍 |
跨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浮生六记》英译与传播 |
刘雪莲 |
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育与民族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研究 |
吕玉帆 |
符际翻译对《长恨歌》译本的文化意象缺少的弥补-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为例 |
马明蓉 |
离散书写与离散译介的互生关系——以张错为例 |
倪秀华 |
建国十七年间外文出版社英译中国文学作品的发行与接受 |
税艳玲 |
翻译美学视角下文学翻译中古文景物描写的英译研究——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 |
唐桂馨 |
十八世纪中国明清小说在法国的译介和影响 |
宋歌 |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for Museum Visitors: A Case of Dunhuang Culture in Hong Kong |
王朝晖 |
加拿大华裔文学的发展及其在华译介与传播 |
王辉 & KHALKI HEND(佳荷) |
1978 年以来中国文学在阿拉伯国家的传播:特点、影响和对策 |
王满良 |
中国现当代文学外译的前景展望 |
王文捷 |
少数民族科技典籍非通用语外译的跨境合作研究 |
朱权 |
略论华文作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作用 |
邹德芳 |
叙事学视角下民族医药文化外译研究 |
朱霄 |
西南少数民族创世史诗英译研究 |
张瑞 |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翻译式”视觉表述:谷文达的跨文化实践研究 |
跨学科翻译研究(二) |
|
覃玉荣 |
政治语篇翻译的叙事建构 |
王雅璇 |
从认识论角度看文艺复兴后期西方的翻译倾向 |
信萧萧 |
杂合理论视域下《阿 Q 正传》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
邢怡 |
文学翻译与文化符号传播:斯宾塞诗节与宋词英译为例 |
徐丽莎 |
Make it New: Lady Precious Stream as a Modernist Adventure in cross-cultural Theatre Translation |
徐雅静 |
中国现代诗翻译中的生态共性——以杨键诗歌翻译为例 |
杨婕 |
风格标记视阈下文学作品风格传译的研究—以《论烤猪》译文为例 |
张倩 |
现代传记写作与翻译 |
张迎红 |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之翻译功能 |
赵彩红 |
从葛浩文看汉学家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 |
李丽华 周建冰 |
现代性与自然之力——《美国第一夫人回忆录》叙事艺术的多重意义表达 |
谭素琴 |
社会认同下译者身份的翻译伦理——以瞿秋白和鲁迅为例 |
梁宇 |
翻译的人文素养塑造功能——基于新课标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译作调查 |
文学交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沟通不同国家人民心灵的重要途径。适逢“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之需,各国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间的互赏与互鉴。基于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团队携手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将共同举办“东方与西方:第三届国际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高峰论坛”。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临会议,共同探讨翻译、文学与文化传播等相关前沿议题。
本次会议主题为“从文化传播看文学创作、翻译与评论的互生与互动”,特邀嘉宾有中国、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约10人,每位专家将做40分钟的大会发言。本次论坛面向学术界、文学、翻译与出版界同仁征稿,议题包括但不完全限于:
★ 文学翻译与文化符号传播
★ 中国文学外译的出版及发行模式
★ 翻译政策与中国文学外译
★ 文学翻译中的文类转换问题
★ 翻译与文学作品的国际化
★ 符际翻译与文化传播
★ 文学翻译中的翻译评论家
★ 对话与协商——作者、译者以及赞助人的关系
一、会议时间地点:
1. 报到时间:2018年12月6日15:00-21:00
2. 报到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图书馆一楼大厅
3. 会议主会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图书馆负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4. 会议日程:
12月7-9日上午特邀嘉宾主旨发言
12月7-8日下午分论坛发言
12月7日晚上欢迎晚会
5. 离会时间:12月9日中午
二、征文要求
论文摘要长度300-500字,中英文均可。来稿请注明论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职称、作者简介、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邮件地址。请以“作者姓名-所在单位-论文题目”命名电子版文档,以Word格式于2018年11月20日前将论文摘要发至会务组邮箱:crossingborders@163.com。会务组将在11月25日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电子版。
欢迎参会者提交论文全文,优秀论文可优先考虑在Asia 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 (Routledge)和《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上发表。
三、会务费用与食宿
本次会议收取会务费800元(在读学生凭学生证400元)。大会提供会议资料及工作简餐,差旅、住宿需自行安排,建议提前预定学校周边酒店。如需提供协助,请发邮件至会务组邮箱crossingborders@163.com咨询。纸质会议通知、缴费发票以及会议手册将在会议期间发放。
四、会务联系
电话: 020-36206754
136 6037 2126 (魏老师)
138 2612 7152 (王老师)
电邮: crossingborders@163.com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
附:周边酒店及联系电话
广州逸林假日酒店:020-66618886 / 66850282
保利山庄:020-36640989
柏豪酒店:020-36640188
城迹酒店(白云山广外店):020-66316899 / 86318637
逸米酒店(白云山外语学院二店):020-61196578 / 61196577
尚美酒店:020-62138833 / 31524907
如家快捷酒店(白云大道店):020-26292868
广州美福酒店(外语学院店):020-36209292
云山会馆:020-36642128
主 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承 办: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团队
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翻译学研究中心
合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
技术支持:译直播、互动学堂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 5/5
都是翻译家
? ? ?
围观围观
彪哥,加油^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