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语言知识资源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袁毓林(实验室学术委员)


人工智能时代口译技术应用研究
王华树 | 国内首部聚焦口译技术应用和教学的著作
新书推荐


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 二号公告
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邀您齐聚厦门、共襄盛举
论坛推荐

【回看】语言知识资源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袁毓林(实验室学术委员)
play-rounded-fill

【回看】语言知识资源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袁毓林(实验室学术委员)


直播间互动交流

当我们看到一张椅子时,看到的不只是椅子基本的外部特征,还会想到与这个物体相关的一系列意义:椅子有什么形状?具有何种功用?跟其他家具的关系如何?放在哪幢大楼哪个房间内?等等。事实上,当我们观看周围世界时,无意识可能忙着处理一些基本的感觉特性,但是在意识的大本营内,每一项内容都要经过我们掌握的知识结构的严密筛选。我们看到的任何物体,都会触发理解的意识波,即该物体不同层次的意义。如果人工智能要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更多地介入人类的日常生活,那么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必须理解人类自然语言的意义、掌握常识并且据此进行推理。
本讲座将介绍如何利用语言知识资源来帮助机器进行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从而助推实现“可解释的人工智能”。

讲座主题: 语言知识资源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
主 讲  人 : 袁毓林教授
讲座时间: 2020年5月27日(周三)20:00-21:30
主办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
讲座要目:

  • 人工智能呼唤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
  • 深度学习能否带领自然语言处理突出重围?
  • 语义资源帮助知识图谱赋能AI理解和解释
  • 语义资源帮助机器人回答常识性问题

主讲人介绍:


袁毓林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62年2月生,江苏省昆山市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当代语言学》、《中文信息学报》、日本《中国语学》等十几家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特别是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兼及计算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处理等应用性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角度研究汉语句法和语义问题,形成了一种基于认知并面向计算的语法研究的路子,提出了汉语意合语法的理论模型和描写体系;建设了几种面向内容计算和信息检索的语言知识资源。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和《中文信息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著作10部。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北京市优秀社科成果奖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1998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新世纪)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实验室
  关注我们  

相关推荐
5/5

原创视频版权为主办方及译直播所有,请勿擅自使用
已赞6

评论:

2 条评论,访客:0 条,站长:0 条

0%好评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最新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