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金色年华第二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


中国翻译协会行业报告标准发布仪式暨译讲堂专题讲座
回放


第六届河南省高校翻译技术联盟协同创新研讨会
回放

video
play-rounded-fill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金色年华第二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
video
play-rounded-fill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金色年华第二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
video
play-rounded-fill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金色年华第二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


直播间互动交流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分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创建。国学双语研究会秉承“学术与担当、国学与语言、传承与传播、继承与发展”的办会理念,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办会标准,通过人才跨界合作,集结国内外国学专家、翻译家、传播学专家、文化企业家,立足于“百部中华经典外译计划”,梳理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坚持“以诗译诗、以经译经”的翻译原则,有目标、有计划、持续、系统、全面地通过翻译向世界介绍和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双语研究会以“在本土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通过组织与发起一系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接受与热爱。

国学双语研究会于2018年5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年会(2018年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年会、2019在上海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年会暨首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 国学双语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金色年华第二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将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举行。

会议议题
1、国学双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2、国学双语与黄河文化
3、国学经典外译研究
4、国学双语与海外传播
5、国学双语与新媒体推广
6、中华文化与国际人才培养
7、国学双语与文化传承、创新
8、国学双语特色研习基地建设
9、国学外译的多模态研究
10、国学双语翻译家与翻译史研究
11、国学双语与人机结合的智能翻译
12、“校校企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主办单位
河南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

承办单位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上海世语翻译集团
金色年华第二届“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组委会

协办单位(按河南大学校内、校外拼音顺序排序)
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大学武术学院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外国语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外语旅游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上海儒易培训学校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正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金枫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长城护卫保安有限公司
上海华齿口腔医院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东方国际教育集团
希京汇教育集团

日程安排

主旨发言摘要

关于对外文化传播与对外翻译的思考
——兼论“自扬其声”需要“借帆出海”
曹明伦

对外文化传播可采用多种方式或途径,翻译只是其中的一种。其他对外文化传播活动会借助于翻译,但不能把这些传播活动混同于翻译。对外翻译中华文化文学典籍的工作主要应该由外国汉学家和学贯中西的双语作家来完成。但当前“自扬其声”(中国人自己对外翻译)却很有必要。“自扬其声”不能“闭门造车”,而需“借帆出海”(借用外国作家在相同或相似语境下表达相同或相似意思的措辞和句式,以契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习惯)。对外翻译的管理部门要了解对外翻译,应懂得不是学过外语的人就能做好翻译工作。外语院校应重视培养汉译外(逆向翻译)和对外文化传播的专门人才。

中国当代诗歌性别隐喻翻译研究
潘 震

认知隐喻因人物性别的不同,会使用不同的喻体或意象,从而具有性别特质。本研究拟以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理论框架,以中国当代诗歌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对比分析性别隐喻的传译过程和传译效果,探讨翻译与性别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互动关系问题。

国学中的黄河文化浅见
程遂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河湟谷地、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关中平原和黄淮大平原,是中华早期文明的核心区域。在黄河流域,最早形成了华夏、中国的概念,奠定了汉字、汉朝、汉人、汉族的根基。儒、道、法等基本哲学思想,四大发明等主要科技成就,二十四节气等主要节俗,大一统观念等主要政治理念等也主要源于黄河流域并逐渐向全国传播开来。从发展时序来说,黄河文明早于长江文明,又与大运河文明、丝路文明、工业文明相交织。同时,黄河文明又一直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文明系统,她有着辉煌的过去和现代,更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异化/归化与显化/隐化对应关系考察
——以《红楼梦》官职称谓英译为例
刘泽权

近 30 年来,“显化”作为“翻译普遍性”特征的研究汗牛充栋,“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研究亦大行其道。但是,这两类翻译特征与策略的界定或推论,二元对立,缺乏客观、可验证的标准,广受质疑。本研究以《红楼梦》前 12 回的八个官职称谓(如“老太太”、“太太”、“姑娘”、“太爷”、“老爷”等)的 205 次用例及其六个英语译本的不同翻译结果为例,考察译者们在策略选择与实现风格方面的异同,分析其“归化”(抑或“异化”)或“显化”(抑或“隐化”)的具体做法,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异化/归化策略与显化/隐化风格对应关系假设及其量化衡定方法的适用性及操作路径。

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高校外语学科的历史使命与实践
王建开

近二十年来,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外语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外译主力军的重任,做出了积极贡献。众多外语院系成立了与之相关的机构,承担各种外译项目,助推中华文化文学对外传播。与此同时,通过设置外译课程等方式,也为“走出去”培养人才。当前,这一战略在持续深化,外语学科须继续努力,为深化“走出去”发挥更大作用。

翻译文本编辑介入行为的语料库的考察
黄立波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如 Ulrych & Murphy 2008;Kruger 2012、2017 等)提出“中介共性”(mediation universals)或中介话语共性(universals of mediated discourse)假设,即翻译共性实际上属于语言中介行为中的一般认知活动,这种中介行为的效果也体现在编辑、修订等其它语言中介行为中。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是我们汉语母语习得的一个主要途径。《语文》课本中的选文从成文方式上可以分为三类:(1)原创文本;(2)翻译文本;(3)关于外国话题的中文原创文本并存。本研究以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1-9 年级)中的翻译文本为关注焦点,构建两个类比语料库:(1)翻译汉语文本与原创汉语文本类比语料库;(2)编辑前翻译文本(译者文本)与编辑后翻译文本(编辑文本)类比语料库,考察翻译文本在汉语母语习得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初步研究表明:第一,尽管翻译汉语表现出与原创汉语的一些差异,但总体上原创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翻译汉语的影响,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表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第二,编辑介入行为从词汇、句法、篇章、修辞、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对译者文本做了较大改动,这一介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翻译汉语与原创汉语的趋同性。

论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的意义认知与翻译
郭尚兴

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的意义认知和翻译是中国文化术语中最为困难的,原因不是因为它们是文言而意义晦涩,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意义演变轨迹及意义属性非常复杂,非全面透彻的认知不能准确把握。对于这一点,国内外译界普遍认识不足,造成译文这样那样的错误。因而,全面准确地认知中国哲学术语的意义是保证正确翻译的最重要环节。本文从中国哲学术语意义特征出发,认真分析其意义的演变特征,尤其是历史属性、文化属性和动态属性相融合的特殊现象,进行意义认知并提出翻译的准则和路径。

依“法”翻译才能让中国故事传播久远
张法连

新媒体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人类信息的传播方式。胡译乱译的信息传播损害了中国国际形象。本研究表明,在新媒体语境下,译者要加强自律,以勇于对翻译负法律责任的态度,苦练内功,站稳立场,严谨表述,知彼知己,定能保证翻译质量,提升传播效率。新媒体时代只有依“法”翻译,才能让中国故事传播久远。加强新媒体时代的翻译治理,打造强有力的域外传播翻译队伍刻不容缓。

民歌双语文研究选题催化论
黄忠廉

国学双语研究基于双语,研究的是双语文。同一现象最好单语研透,至少要深懂,才可进入双语研究。双语文研究分几层,能研究到第几层,如何形成研究系统,如何以此系统深化研究,往复能催生多少选题,思之如何有趣,行之如何更有效,均值得考量。

《圣经》汉译策略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启示
傅敬民

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翻译这一桥梁。对这方面的研究构成我国当下翻译研究的一大热点。在思考如何走出去的过程中,适时地转变观念,从如何走进来的视角予以探讨,不失为走出去提供有效的启示。我国的宗教翻译由佛经翻译和《圣经》汉译两部分组成。肇始于东汉末年的佛经汉译为我国翻译史上第一次高潮,相关研究成果甚为丰富。相比之下,《圣经》汉译方面的研究则较为冷落。但是,作为基督宗教的唯一经典,《圣经》在走进中国之际却产生了两部汉语经典:天主教的《牧灵圣经》和基督教(新教)的《国语和合圣经》。对于其中翻译策略的探讨,或许能给我国文化走出去带来有益的启示。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国训》英译探索
张 政

中华智慧浓缩了中华典籍的核心内容,理应是中华文化走出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尝试性的遴选、编纂、撰集、英译中华主要典籍中的智慧精华,按哲理、读书、交友、修身四个分类编辑整理集成《国训》,取材上始先秦、下讫清末,内容涉及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语言层面尽量美轮美奂,睿智深刻;词条出处,力求翔实完整。作者认为,典籍外译应原汁原味,形神兼备,才能助益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Book of Changes and Its Translations
高继海

Book of Changes originated from divination which was a universal practice in every corner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in the remote past to decide important events, to know life and death, safety and danger. Book of Changes by King Wen, however, is not simply a book for divination. It contains astronomy, geography, calendric system, animal husbandry, agriculture, military affairs, history, philosophy, etc. Confucius took Book of Changes as a book for divination at first and did not encourage his disciples to study it, but when he was old he loved the book to such an extent that he could not let it go until the leather biding of the bamboo scroll had broken three times. Confucius said: “If more years could have been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Book of Changes, I would have understood it thoroughly.” Confucius said: “What is it that Book of Changes does? Book of Changes opens up the knowledge of the issues of things, accomplishes the undertakings of men, and embraces under it the way of all things under the sky. This and nothing more is what Book of Changes does. Thereby the sages, through divination by it, would understand what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want, give stability to this world, and clear up their confusions.”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trigrams were drawn by Fu Xi, and the verbal text explaining the name of the hexagrams and its meaning of good or ill luck were written by King Wen, while the words explaining the meaning of the two diagrams for one particular hexagram and the different readings of the six combinations formed by these two diagrams were written by Duke of Zhou, son of King Wen. Later Confucius and his disciples wrote the Ten Wings (appendices) expounding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in Book of Changes, which has become an authoritative edition.

典籍英译中的情感因素考量
霍跃红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典籍是经典哲学或文学作品,其翻译追求的是准确的理解,忠实的表达,情感似乎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本研究认为:除了语言和内容的理解之外,还要考量原作中的情感因素,理解原作的情感倾向,原汁原味地翻译到目标语文化中去,给目标语读者除了内容信息之外的情感上的触动,达到更好的接受效果。情感因素的考量包括译者首先要敏感识别原作中的情感标记,理解情感向度,把握情感程度,这样才能做到传神达意,得到有效的传播效果。

中华学术外译的译名重构与文化还原
冯 奇

文化承载词的翻译向来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本文以中国文学中特殊概念的英译为对象,通过不同译法的案例分析,讨论了各种译法的得与失,以及中华学术外译中传统文化概念英译的信息重构与确定的原则。

中华文化翻译的捷径——能力与方法
赵彦春

比肩乃至超越原文是可能的——这取决于能力与方法,即能否和如何操控“言尽意”与“言不尽意”的悖论和如何破解翻译的斯芬克斯之谜。由于欠缺形而上的元理论意识,对翻译本体论以及语言本体论认识不足同时欠缺语言各分项学科的系统知识,译者大多拘泥于话语层次的语码转换,其译文难免失真,异化。纵观典籍外译,翻译之敝不仅遮蔽了中华文化的神采还割裂了中西文化一体性,造成更大的“隔”。其突破口在于方法论的革新,从翻译本体论出发,将词源学、句法学、语义学乃至哲学、神学等领域融会贯通,突破机械的二元论以整全的、全息的眼光审察翻译这一悖论性的辩证系统,系统调和可译/不可译等矛盾,在形意张力逼近与趋同当中追求文化、文本的自恰,以期翻译理论的涅槃,经典外译亦可焕发勃勃生机。

分论坛议程

切换内容

特邀嘉宾

晋保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秘书长兼科研局局长、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

杨玮斌
英语译审,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涉外翻译与语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莫真宝
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部负责人、文学博士

赵军峰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

顾小放
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王 宁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曹明伦
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成都翻译协会会长

蒋骁华
澳门理工学院教授、联合博士研究生导师、澳门译联监事长

傅敬民
《上海翻译》执行主编、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理事

尹飞鹏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秘书长、河北工程大学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北工程大学特聘教授、赵都印社副社长

李春雷
国家一级作家、两次荣获中国最高文学奖“鲁迅文学奖”、《邯郸文学》杂志社社长、邯郸市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郭尚兴
二级教授、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深翻译家、中国英汉语比较学会理事及中华典籍外译分会副会长、河南译协常务理事

高继海
二级教授、河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

刘泽权
河南省特聘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红楼梦协会副会长

程遂营
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张 政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后基金等匿名评审专家

黄忠廉
二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后协作导师

张 威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霍跃红
大连外国语大学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潘 震
江苏师范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江苏师范大学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

冯 奇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大学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

王建开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翻译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成员、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译社“中译翻译文库”学术委员会顾问

黄立波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研究会顾问和管理团队

(一)顾问团队(按姓氏拼音排序)
马宝善
书法家,易道书法创造者,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现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天台易道研究院院长,易名书画院院长,华夏都市记者俱乐部名誉会长,在《易经》哲学领域颇有建树。

许渊冲
“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
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14 年 8 月 2 日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荣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莫 言
原名管谟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1 年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现任《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中南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翻译》编委。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学。

王 宁
清华大学外文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 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2013 年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许 钧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教于浙江大学;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且任国内外十余种学术刊物编委。凭借译、著国内外多部文学社科著作多次获得国家与省部级表彰,曾获“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翻译事业特别贡献奖”、“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文学社科奖项及称号。

(二)管理团队
会长
刘 利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

理事长
宫长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长

监事长
高明乐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监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执行会长
赵彦春
二级教授,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执行会长

副会长
张法连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副会长
徐 臻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副会长、儒易教育创建人副理事长

曹 斌
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世语翻译集团董事长

大赛公众号(5181我要翻译)

大赛官网(www.howord.com)

相关推荐
5/5

原创视频版权为主办方及译直播所有,请勿擅自使用
已赞8

评论:

7 条评论,访客:0 条,站长:0 条

0%好评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最新评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