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不同语种的协调发展-刘和平


人工智能时代口译技术应用研究
王华树 | 国内首部聚焦口译技术应用和教学的著作
新书推荐


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 二号公告
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邀您齐聚厦门、共襄盛举
论坛推荐

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不同语种的协调发展-刘和平
play-rounded-fill

论“一带一路”倡议与不同语种的协调发展-刘和平

第四届中国语言服务业协同创新发展国际论坛
暨2019年语资网会员大会
观看大会全程直播盛况

刘和平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翻译学博士,中国译协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口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法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MTI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Babel》、《Forum》等多家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口笔译实践和口笔译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学、跨文化研究、口笔译教学。

对“非通用语”的理解与定义(引子)
摘自译坊公众号

很多人将英语以外语种称为小语种。近些年在研究和教学领域也将其称为非通用语。顾名思义就是英语应用面广,其他语种只在少数国家应用。还有一种理解,认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为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其他为非通用语。

有学者提出,“‘非通用语’是我国外语教学界为加强教学的组织和管理采用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在国际交往中使用范围不很广泛的外国语言,其特定含义是指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阿拉伯语之外的其他所有语种。”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申报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也将“非通用语”界定为除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7种语言以外的语种。

外研社刚刚在西安举办的多语种中青年暑期教学与科研提升研修班学员涵盖10个语种,按人数统计,依次是日语、法语、俄语、西语、德语、韩语、缅甸语、普什图语、僧加罗语和英语(若干)。在这个意义上,“多语种”的叫法是合理的!众所周知,外研社多语种分社指英语以外语种,况且,北外目前有109个语种,用多语种表示英语以外语种确有道理。但从中国译协和外研社组织教师培训或组织语言类和/或翻译类大赛角度看,英语是独立的,其他语种被放在一起。

外研社刚刚在西安举办的多语种中青年暑期教学与科研提升研修班学员涵盖10个语种,按人数统计,依次是日语、法语、俄语、西语、德语、韩语、缅甸语、普什图语、僧加罗语和英语(若干)。在这个意义上,“多语种”的叫法是合理的!众所周知,外研社多语种分社指英语以外语种,况且,北外目前有109个语种,用多语种表示英语以外语种确有道理。但从中国译协和外研社组织教师培训或组织语言类和/或翻译类大赛角度看,英语是独立的,其他语种通常都被放在一起。两类划分标准似乎有些矛盾。

实际上,在教育部认定的以上通用语中,相当多的高校是“零起点”教/学,更不用讲其他“非通用语”专业了!因此,我个人认为,有必要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将其他语种称为“英语以外语种”,简称“非英语”(Non English Languages, NEL)专业。这样有利于讨论NEL共性问题和与英语教/学的不同,促进二语习得研究,探索二语习得模式,不断提升NEL语言和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提出NEL主要基于以下问题:

1. 英语作为专业到底学/教什么?
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者从幼儿园或小学开始学习英语,进入大学时其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本科和硕士阶段学习目标是将他们都培养成语言学家或/和文学(翻译)家吗?

2. 英语作为工具到底该学/教什么?
高校其他专业学习者一般也都学习了英语,进入高校后他们的英语学习扮演何种角色?教学目标是什么?(参见下面的两类人才需求)

3. 初中或高中才开始学习英语以外外语者进入大学该如何学?
目前全国初中和高中相继回复或开设英语以外的日语、法语、西语、德语、阿语、俄语等,有的已经进入高考科目。但相对英语学习而言,学习者基本是青春期(12岁前后)后才开始学习第一或第二门外语的,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有明显差异(参见心理学与二语习得理论)。

4. 进入大学才开始学习/教授第二门外语的又该如何学/教?
由于英语以外语种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入大学后(18岁前后)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英语以外的另一门外语,对所学语言的认知、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等均第一外语学习有差异。学习者可借助英语学习第二外语,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语和第一外语的影响。这给第二外语习得提出了研究课题。英语的影响?母语的影响?成年人(18岁后)学习外语特征?培养目标(专业还是工具)?

5. 进入高校后才开始系统学习一门外语,听说读写译的最后一个“译”是否可能?其特征是什么?如何有效学习/教授?
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71个国家所使用官方语言、通用语言和主要民族语言多达85种,包含非通用语80种,涉及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高加索及达罗毗荼等多个语系。其中,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尼泊尔、南非等国的主要民族语言均在5种及以上。

从《愿景与行动》可以看出,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领域十分广泛。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到通信干线网络建设,从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的开发到水、核、风电与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的技术协作,从货币联通、贸易投资到金融监管合作,从艺术、文化、旅游到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涉及行业众多。从2016年中国对东盟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131.5亿美元,占18.4%;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112.2亿美元,占1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91.2亿美元,占12.7%;金融业45.7亿美元,占6.4%;建筑业45.1亿美元,占4.4%。

丰富的合作形式对非通用语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一批语言基本功扎实,且熟知对象国国情与文化的能够从事翻译、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单一语种类非通用语人才;二是要培养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兼具某一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门行业建设、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

显而易见,“一带一路”倡议对非通用语人才的需求巨大。
中国近千所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能否达到上面讲的两类人才标准?就NEL而言,如何这两类人才?这些人才是否可以在基本掌握英语的基础上通晓另一门外语?除一般的双语或三语沟通外,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兼具某一学科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专门行业建设、参与国际事务?是否胜任相关领域的翻译工作?

今天只是提出问题,希望更多研究人员一起商讨。


官方报道:语资网公众号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非通用语种语言服务暨口译人才培养论坛在阳明厅举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小语种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论坛分为发言和研讨两个环节。大会邀请了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和平教授,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晓梅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成员江红,西交利物浦大学英语系口笔译讲师夏倩,广西自治区外事办公室翻译室主任沈菲5名专家学者就不同主题进行精彩分享。沈阳建筑大学副校长李宇鹏教授到会并致辞,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何明霞教授,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刘浩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左进教授,上海财经大学MTI教育中心张达球主任,成都智信卓越翻译公司总经理冯原,南宁威琳如译翻译有限公司总经理凌作就此主题进行了研讨。主题发言环节由长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曾亚军教授主持,研讨环节由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郭庆主任主持。

《2019语资网大会》专题栏目

相关推荐
5/5

原创视频版权为主办方及译直播所有,请勿擅自使用
3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