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看点:译界要闻播报 8.16
人工智能时代口译技术应用研究
王华树 | 国内首部聚焦口译技术应用和教学的著作
新书推荐
口笔译教育与评价国际论坛 二号公告
在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邀您齐聚厦门、共襄盛举
论坛推荐
译直播、译世界联合出品
每周五19:30
语言服务行业首档新闻播报栏目
为您一网打尽译界要闻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2019第31期,总第147期)
编者按: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作为智库型资讯与研究平台,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 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8月10日-8月16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12日正式发布
8月12日下午,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在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探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标准手册》。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杨平介绍了《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的整体情况及各部分特点。
杨平指出,当前部分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实施市场化运作,组织方式灵活多变,使得一些外文译本可以做到与中文版本同步发行,从而充分满足时效性的客观需要。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市场化运作导致的不足,一些机构未能认真遵循、把握翻译规律,造成部分项目出现资料考证不足、用语前后不一、译文晦涩不清等问题。
她强调,政治话语外译是通过文字来表达和传递一个国家的方针、政策、理念等,是一个国家施政治国理念的对外传播和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的重要工作环节。《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的确定对于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的质量能起到制度保障作用,对于促进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由《总则》《中国政治话语英译体例规范(试行)》《中国政治话语法译体例规范(试行)》《中国政治话语日译体例规范(试行)》等4个部分组成。该手册由中国外文局所属中国翻译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外文出版社、北京周报社、华语教学出版社等单位资深翻译专家联合编写,并依托国新网、中国网、中国翻译协会网站、“中国关键词”多语对外信息传播平台等渠道进行传播。
《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工作手册》以严谨、清晰、简介、明确的特征,为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建立了符合通行的工作标准,为解决翻译项目中“速”、“信”、“达”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科学化工作模式,对推动新时代中国政治话语对外翻译传播起到了显著作用。(中国日报网)
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银川召开
8月12日至1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协办的第六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银川举行。会议主题为“构建新时代对外传播新格局”。
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受邀作大会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主持会议。
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指出,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一段时间以来实践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使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多更好,努力实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由我们自己来塑造。在国际传播中,我们不需要回避问题,也不怕别人的批评,重要的是能够说明,我们的政策意图和目标是什么,面对的挑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努力有哪些。当有人提出疑问的时候,恰好是做传播的好时机。她认为,传播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是人与人的对话和交流。讲中国故事,首先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有说服力。有时一个小故事就可以说明白大道理,不是每个传播都需要宏大叙事。我们的故事是讲给人听的,内容中要有人,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认为,相较于政府间的“一轨”交流,国与国之间有时也需“二轨”交流。智库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辟高层对话的第二轨道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积极推动民间外交将有助于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会议设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传播”“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对外传播的变迁和发展”“中外人文交流与国家形象塑造”“寰球民意、战略传播与大国外交”“新形势下国际舆论发展趋势及特点”“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对外传播”“新媒体、新技术和全球智能传播”“‘一带一路’与中阿交流”等8个分论坛。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的173篇论文,其中10篇被评为优秀论文,157篇论文入选大会论文集。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有关地方宣传部门、涉外工作单位、高校和智库研究机构等单位的嘉宾和代表共300余人参会。(中国网)
第二届中印语言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8月11日上午,第二届中印语言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孔子学院总部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中印语言的创新发展”, 重点研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大变局下中印双方开展语言教育交流合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在致辞中感谢长期致力于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的工作人员。他提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印。促进友谊,沟通心灵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欣赏对方的文化艺术。孔子学院总部愿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孔子学院校训,积极推动中印两国语言和人文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为两国友好关系做出新贡献。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郁龙余主任高度赞扬了狄伯杰(B.R.Deepak)教授对《论语》和《四书》的翻译成就,并就今后印度汉学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引,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上关于“携手追逐民族复兴之梦”的演讲思想,在基础上突出重点,利用中印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工作。
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中文系主任谈到了汉语学在印度的情况。他认为,印度在汉语教育上面临师资力量不够、教材陈旧、课程类别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金德尔全球大学教务长Y.S.R.Murthy也表示,目前中印两国的知识交流水平仍远远低于世界上人口数最多的两个新兴大国的需求。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越来越多的印度学生相较欧美,更愿意选择到中国深造。学习汉语,中印合作是大势所趋,印方愿同中方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
中华民族主张的“天下大同”和印度人民追求的“世界一家”是相通的,北京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也提出,只要积极开展中印文化交流,中印就一定不会成为敌人,而是互利合作的伙伴,携手前行的朋友,中印双方开展语言教育交流有利于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会议签署了曼格拉姆大学汉语教学中心协议。来自中印的语言教育机构负责人,语言文化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进行了专题研讨及互动交流。 (人民网)
第三期中国时政话语外译高级研修班(英语)召开
7月29日至31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翻译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期中国时政话语外译高级研修班(英语)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央外事外宣单位翻译人员、国内高校师生、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及来自各领域翻译实践一线的从业者近300人参加了本次研修班培训。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党政文献英文定稿人黄友义,外文出版社原总编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江泽民文选》审定稿人徐明强,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教授,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鲍川运,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教授、《中国关键词》英文审定稿人蔡力坚,以及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驻瑞典、新西兰原大使,外交部翻译室原主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及习近平重要对外讲话英文定稿人陈明明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着重以汉英时政话语翻译策略、方法技巧、难点要点为主题进行授课。
未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将继续拓宽英语及非通用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培训,组织更多时政话语外译多语种高级研修班,努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培养高素质翻译人才。(中国翻译协会)
首届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论坛暨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近日,首届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论坛暨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承办。会议邀请学界、业界、媒介专家共同参与,旨在调动各组织单位更广泛的参与,增强技术传播教育工作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国技术传播相关教育工作开展,促进技术传播学科发展及普及。
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联盟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倡导成立,中国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张秀春在致辞中表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产品技术复杂度日益提升的今天,技术传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值此中国制造从低成本竞争进入品牌竞争和全球竞争的时代,推动中国企业的技术资料业务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制造品牌的服务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是当今中国技术传播人的使命。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陈向群谈到中国的技术传播学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机,这一产业潜在的市场需求巨大,但是缺乏学界的支持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成立中国技术传播教育联盟,与产业联盟共同努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是顺势所为。
中国技术传播联盟秘书长、中国标准化协会技术传播中心主任(兼)高志军对联盟筹备工作、联盟工作计划、工作重点等向与会嘉宾做了工作报告,并广泛征求与会嘉宾意见,共同探讨中国技术传播教育发展之路。
会议下半场围绕“技术传播教育与研究”与“技术写作课程”话题,邀请北京大学高志军、东南大学郭庆、同济大学李梅、重庆邮电大学汪顺玉、浙江大学何文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朱华、上海理工大学姜诚等技术传播教育先锋从各自学校实践案例分享对技术传播教育在国内开展的经验与建议。(中国技术传播微信公众号)
第十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举行
8月9日至11日,第十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民族语言文字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共110余人参会。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1篇。
研讨会旨在促进国内各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学术研究,加强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会议分成主题报告、小组讨论及专委会议3个部分,与会人员就各自领域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作了报告交流。此次共有《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的汉蒙机构名翻译研究》《蒙古词多义词信息词典>的编纂与研制》等7篇论文获优秀论文奖。
据悉,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会议从198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领域权威性最高和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致力于中国境内各类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为研讨和传播少数民族信息处理最新的学术及技术成果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云南网-西双版纳报)
——翻译出版——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者、著名翻译家巫宁坤逝世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8月10日,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巫宁坤于逝世,终年99岁。
巫宁坤出生于1920年9月,江苏省扬州人。1939至1941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师从沈从文、卞之琳等人,1943年赴美担任中国在美受训空军师的翻译。1948年3月,巫宁坤从美国印第安纳州曼彻斯特学院毕业后,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博士学位,1951年,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邀请巫宁坤回国从事英语教学,巫宁坤决定放弃博士学位,毅然归国出任教授。
回国之后,巫宁坤先后在燕京大学、南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校担任英美文学教授。1957年巫宁坤被划为右派。1962年,巫宁坤前往安徽大学英语专业任教。“文革”期间,巫宁坤被下放到生产队。1974年,巫宁坤被调到安徽师范大学任教。1979年之后,巫宁坤返回国际关系学院任英文系教授,1991年退休后定居美国。
巫宁坤的翻译作品包括了《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萨尔曼·拉什迪、约翰·斯坦贝克、克里斯多夫·依修伍德、亨利·詹姆斯、狄兰·托马斯等英美名家的小说和诗歌。
巫宁坤离世之后,许多人悼念他。巫宁坤把自己的前半生归纳为“我归来,我受难,我幸存”。(I came. I suffered. I survived.) (澎湃新闻)
【资料来源:外交部、教育部、外文局、译协、各院校等机构官网、媒体公开报道、自媒体资讯、业内人士推荐及其他公开信息。】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责编:张婷
相关推荐
★★★★★ 5/5